郝成林
一汪清泉流过心间
对绍兴,我仰慕已久。
鲁迅故里、会稽山、沈园、兰亭……对这座江南小城,对这个“名士之乡”,我一直有种隐隐的期待。作为古时越国首都的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于我而言,就是一个永不褪色的江南水乡梦。
“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沐浴着江南特有的湿润空气,伴随着耳际的吴侬软语,我终于有机会坐着乌篷船,穿梭于古仄的石桥下,在潋滟水光中感受古越州的万种风情。
“钱清地古思刘宠,泉白堂虚忆范公。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
在我的绍兴印象里,除了三味书屋和百草园,除了陆游和唐婉凄美的爱情故事,还有一个叫做“清白泉”的美丽地方。
直到今天,那汪清泉依旧在我的梦里和魂里汩汩流淌。
因为,清白泉让我读懂了范仲淹,读懂了一种清泉人生!
与清白泉相对
清白泉,位于府山越王殿前西侧,为北宋名臣范仲淹所辟。
“海亭树木何茏葱,寒光透坼秋玲珑。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历史上,位于古城内西南隅的府山有多种称呼。山体盘旋回绕,形若卧龙,被称为卧龙山,俗称龙山。因越大夫文种葬此,又名文种山。又因山是历代府署所在地,又被称为府山。
府山可谓绍兴古城的文化高度。这里隐藏了太多的历史故事,既可以见证过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阔,也可以让后人读懂古越州从未消失过的精彩履历和深沉思考。
“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楼望霁华。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飘纱。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睛落景斜。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这是唐代诗人张继在府山登高远眺时描绘的古越州洁白秀美的风景。
府山公园不算太大,山坡也不甚高,但山水亭桥,错落有致。周围树木葱茏,环境幽静。亭台楼阁、古砖残碑,随处可见,颇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景致。
置身其间,翠竹遮掩,绿树婆娑,曲径通幽,缕缕曦光穿过枝叶,琴弦似的透过浓厚的晨雾,我忽然就有一种归于自然、归于净土的错觉。眼前的这座园林曾经被北宋时的明月所润泽,也曾流淌过无数文人骚客的辞赋吟唱和悠悠情思。
此时,我的思维全被定格在“清白泉”这三古字上。
清白泉是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知越州时的遗迹。宋宝元二年,范仲淹出知越州。在越期间,他积极兴办府学,延聘名流讲学,使越州办学之风大盛。他为官清廉自律,在越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清白堂记》,遂成千古佳话。
其时,越州州衙位于府山。一日,范仲淹见州署西边岩石下有一块荒地,密蔓丛深,不时有清水渗积于此。他将此处的杂草清除后,发现了一口废井。于是命人清理井边的污秽及杂草野枝,并掏尽井中污泥,疏通水脉,新砌了井壁井栏。
三天后,井中之水汩汩有声,清澈见底。“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引不可竭。”井中之水冬暖夏凉,用其泡茶,幽香四溢。
范仲淹爱泉之颜色清澈,遂将其命名为清白泉。他感叹当时官场混乱,吏治腐败,竭力主张“清白而有德义,为官师之规”,以“清白”自励。后来,他又将州衙大堂改名“清白堂”,并在其旁构筑了一座“清白亭”。他借景抒怀,专门作了一篇《清白堂记》,告诫自己和他人要像泉水一样清清白白。
千年之后,清白泉遗迹尚存。泉东南两侧用石栏板砌筑,泉西侧岩石呈天然台阶可下池,泉北为天然石壁。上世纪八十年代,园林部门在越王殿下清理场地时发现了清白泉遗址,对遗迹多次进行修复,疏浚清白泉,重建清白亭、清白堂。目前已是闻名全国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的确如此,清白泉真是可以荡涤人灵魂的地方。泉水清澈见底,清浅纯净。周围荷叶田田,清香扑鼻,青青翠竹,随风婆娑,将水乡“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的婉约之美演绎到了极致。
与清白泉相对,我顿觉清风拂面,凉爽清心。这汪碧水,透明清澈,一眼见底,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观者赏心,游者悦目。
与清白泉相对,我宛如面对初恋少女的眼眸,看到了纯洁,看到了空灵,也看到了自己的灵魂。俯身掬一捧晶莹透明的泉水,掌间霎时充满了灵气,似乎可以看见氤氲的历史往事。这汪碧水,与山林相伴,与雨雾融合,与日月同在,足以涤心。
是的,这汪碧水最让人膜拜的,莫过于“清白”二字。
也许,只有这样的清泉,才能孕育出范仲淹不一样的人生……
范仲淹的清泉人生
“有越逾千载,何人不宦游。向来惟一范,真是壮吾州。”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在诗中,陆游感叹到,绍兴有上千年的历史,美丽富饶,很多人都想到这里做官或游赏,但只有范仲淹的政绩是值得赞颂的。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为官清白,德政高尚,一直被后世视为楷模。他极力主张“清白而有德义,为官师之规”,这与他在《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遥相呼应,照亮史册。
范仲淹官至枢密副使和参政知事。为官数十年,入能为相,出能为将。数次升迁,数次被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一生“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陲、功名满天下”,被誉为“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范仲淹处于北宋王朝开始走向衰落的时代。出仕以后,他力主改革时弊,又以敢言出名,因此受到保守派官僚的排挤打击,先后四次遭到贬黜。
那是他生命中一段风雨如磐的日子。北宋宝元元年十一月,刚过知天命之年的范仲淹从润州(今江苏镇江)知州任上徙职越州(今绍兴)。当时,他以吏部员外郎兼开封知州的身份上书讥切时政,被诬荐引朋党,离间君臣,遭到贬斥,被一徙再徙,爱妻李氏也不幸病故。正是在一种内忧外患的凄楚心境中,范仲淹以放逐之身来到越州。他明知自己仕途未卜,但仍将个人的恩怨抛在一边,全身心地投人了政事。
范仲淹知越州一年半,时间虽短,但期间他兴利除弊,筑城浚河,赈贷捍御,修堤岸,立义庄,兴学救荒,关心民生疾苦,施政以养民,颇有政绩。越州百姓感念其清白德义,曾建“希范亭”于卧龙山,又建“百代师表”坊于府治前,以为纪念。
历史记载,范仲淹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家风俭朴无华。他时时刻刻以俭约为诸子作表率。全家只求温饱,一点都不奢华。如果家里没有客人,吃饭时绝对不会超过两个荤菜。他要求子孙“奢华莫学”,“贫穷莫怨,“富贵莫羡”,“国法莫玩”,而要“尚廉洁”。他直到晚年,连一座像样的宅第也没有。据载,儿子纯仁娶妻,传言新妇打算以罗绮做帷幔。这本是人之常情,但范仲淹仲淹却勃然大怒:“罗绮岂帷幔之物耶?吾家素清俭,安得乱吾家法?敢持归吾家,当火于庭!”由于范仲淹的坚持,儿子的婚礼办得十分俭朴,既没有购置贵重奢侈的物品,也没有举得隆重奢侈的婚礼,一时传为美谈和佳话。
公元1052年,范仲淹重病去世,享年64岁。当时国家规定,为了表彰他的功德,可以给他的子孙亲族加官进爵。可是范仲淹在临终前,给宋仁宗的遗表中没有一个字提到自己的家人需要得到照顾,没有向朝廷提出任何个人要求。
范仲淹病逝时,连件陪葬的新衣服都没有。家无余财,儿孙连像样的丧葬都置办不起。有感于其廉洁,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称颂他“少有大节,其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
“鉴湖越台名士多,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范仲淹为官清白,无私爱民,他勤奋、清廉、正直的精神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品德的代表,已经熔铸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钱清地古思刘宠,泉白堂虚忆范公。”在清白泉前,在清白堂里,在清白亭中,追忆范仲淹的清泉人生,我突然想起了朱元璋的一口井哲学。这位和尚出身的开国皇帝曾给手下人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不满,但天天可汲取,用之不尽。
朱元璋的这笔账算的颇有哲理,后人将之称为“一口井”哲学。守住“一口井”就能降伏自己的贪欲,就能守住思想道德防线。
是啊,官廉则民富,民富则力强,力强则国昌。自古以来,人们把清正廉洁作为官的高尚品格,将贪污腐败看做社会的严重毒瘤。世上黄金虽宝贵,为官清廉价更高。做官如染丝,原本雪白的丝织品,放入不同颜料的染缸里浸泡后便成了不同颜色的成品。不论是为官从政者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必须要择善而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廉洁的人格照亮自己的旅途。
是啊,清廉是一种人生态度,“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对清廉的诠释;清廉是一种生活方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对清廉的写照;清廉是一种魅力人格,“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对清廉的歌颂;清廉是一种脱俗境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对清廉的褒奖。
茫茫人世间,滚滚红尘中,人们不可避免地面对着各种诱惑,林林总总,形形色色。名誉、地位、金钱、美色的诱惑,不一而足。
佛说,身是菩提树,心若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让染尘埃。
此时,面对清白泉,我浮想联翩。也许,每个人心中都需要有这样一汪碧泉,一个人只有时时用泉水洗去心灵的尘埃,才能在喧嚣纷扰的人世间“宠辱不惊,来去无意”,才能保持一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平常心,表现出不求闻达、不事张扬、耐得寂寞、善待宁静的从容。
一汪碧水映出一轮明月,一枚词语沁润一种人生。
清白泉,将是我心中永不枯竭的泉……
一缕清风在古越
绍兴古城,与水结缘2500年。
作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古城绍兴的文化基因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水文化。乘坐乌篷船,随着声声木浆,渐入水乡泽国。河道或宽或窄,堤岸或远或近,山野和村落时隐时现,“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的美景让人如痴如醉。
“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绍兴这方有灵性土地,不仅仅有小桥流水和古镇人家,更承载了深厚的清廉文化。
名士故里自然格外传承清廉文脉。在实践中,绍兴市纪委提出,将“清白泉”作为绍兴的清廉文化品牌,总结提炼出“清白廉洁、润泽廉政”的时代精神,设计了“清白泉”廉洁文化品牌形象标识,申请了注册商标。
清白泉水润古越,清风正气蔚成风。近年来,绍兴市纪委把当地源远流长的清廉文化与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要求紧密结合,以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清白泉”清廉文化创建活动。通过梳廉脉、编廉文、演廉戏、铺廉路、建廉馆“五廉并举”,不断涵养政治山清水秀、干部清正勤勉、风气清朗向上的好生态。目前,已有超过10万人次的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廉洁家风大讲堂、视频学习、演讲比赛等方式接受教育和熏陶。以“清白泉”为品牌的廉洁文化,正如涓涓细流汇成汤汤江河,泽润着古越州大地。
一汪碧泉,一缕清风。清泉洗心,清风暖人。
心即是泉,泉即是心。
绍兴归来,清白泉已在心里浩瀚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