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廉洁文化 > 清廉家风
【家风故事】从“断齑划粥”到清白传家

发布日期:2017-02-13 信息来源:市纪委(监察局) 字号:[ ]
分享:


  作者:章洁莹  绍兴市文澜中学教师

 

  从小,母亲就经常给我讲范仲淹“断齑划粥”的故事。范仲淹幼年家境贫寒,读书期间,他每晚煮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生活艰苦却毫无怨言,专心读书。当地留守官的儿子知道后,深为同情,便从家里送来了好菜好饭,范仲淹表示感谢,收下了饭菜。几天之后,留守的儿子来看范仲淹之时,看见自己送给他的饭菜还在那里,都已经坏了,大惑不解。范仲淹解释说:“我已经过惯了艰苦的生活,如果吃了这些美味佳肴,以后再过这种艰苦的生活就不习惯了。”正是凭着这股“断齑划粥”的精神,范仲淹终成一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母亲的家族就是范仲淹的后代。在绍兴皇甫庄的范氏清白堂宗祠,至今留有这样的对联:“越霸扁舟汉终揽辔,谱牒犹新,且近守岁寒规矩。唐初凤阁宋代龙图,箕裘谁绍,原无忘清白家声。”范仲淹一生严于律己、为官清廉,对族中子弟亦是教导有方。设义田、建义学,实行免费教育,激劝“读书之美”。 范仲淹一直将“清白”二字作为家族典范。在担任越州知府期间,范仲淹发现了一口废井,将此井命名为“清白泉”,借以表明自己“清白而有德义,为官师之规”的从政之道。他对家族的训诫代代相传至今,对于我们仍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范仲淹“断齑划粥”的精神,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守住清贫,挡得诱惑。对每天吃稀饭咸菜而且尚未成年的范仲淹来说,人家送来的好饭好菜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而且这种诱惑是出自善意的。但是,范仲淹想的是,不要让这种善意的馈赠破坏自己已经形成的刻苦习惯、打乱自己的生活轨迹进而影响自己的学习。他宁愿让那些好饭好菜变坏发臭,也不去动它一筷子。正是这种超人的意志力,成就了范仲淹伟大的人格。
  我的父母都是出生于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的普通工人,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们从不抱怨,依然勤奋耕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小的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但他们并不允许我接受许多来自亲戚朋友的馈赠。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跟着表舅他们去逛街,让表舅给我买了一个漂亮的发箍。回来之后,母亲看到了,二话不说带着我去还。当时我很委屈,不明白母亲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后来终于明白了,这就跟范仲淹拒绝留守官的儿子送来的好饭好菜是一个意思。善意的诱惑也是诱惑,只有守得住清贫,挡得了诱惑,才能培养出坚强的品格,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母亲对我的期望,大抵如此。
  二、坚持信念,发奋努力。范仲淹坚信“读书十年为世用”,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他后来在《岳阳楼记》里阐释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正是这种博大胸襟的写照。而这种博大的胸怀,在他少年读书时就已经逐渐形成,并且是他发愤努力的强大内驱力。
  自小,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教师。对于这个理想,父母一直很支持。然而高中毕业的错填志愿,进入非师范专业,让我离这个理想越来越远。就在大家都以为我会就此放弃的时候我毅然决定考研,我知道只有这个途径能够让我实现自己的理想。所有人都劝我,除了我的父母。因为他们懂得理想在我心目中的份量。所以他们愿意倾其所有支持我。在我最辛苦的时候,母亲说,“别怕,如果考不上大不了我们明年再考。”正是这种坚持的力量让我最终走上了三尺讲台。时至今日我可以很自豪地说,这么些年在物质上我可说是什么都没有,却拥有强大的信念,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精神动力。这一切离不开我的父母,我的家庭,离不开融进我血脉里的范氏坚持的精神。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们让我一次又一次体会到了坚持所带来的奇迹。
  三、清白做人,无愧于心。“翠峰高与白云闲,吾祖曾居水石间。千载家风应未坠,子孙还解爱青山。”范氏家谱中开篇亦明明白白写着“郡谱传清白,家声溯让泉”。在工作以后,我终于明白,清白二字对自己,对家庭,乃至一个家族是多么的重要。习主席在《做人与做官》一文中提到,“要常修清廉之德。不属于自己的不要,以权谋私的事一点不做,用清正廉洁赢得人们尊重”。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清白就是道德底线。学生对你的期待,家长对你的尊重,同事对你的信任,皆来源于此。只有清清白白做人,方能无愧于自己也无愧于工作,才能拥有教书育人的底气。“清白”两字好写,“清白”做人一世不易,因此祖辈们传下来的清白家训,尤以今日,更值得我们效法和传承。

 


  守得住清贫,挡得了诱惑,坚持住信念,清清白白做人,这正是“断齑划粥”精神的精髓所在,也是范仲淹为家族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从范仲淹在洗墨池畔苦读至今,已经过去整整一千年了。但他留给家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流失,而且愈来愈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断齑划粥”方能出类拔萃,清白传家终得清白传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