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廉洁文化 > 清风文苑
古代新昌,清官廉吏有特点!

发布日期:2024-04-17 信息来源:新昌县纪委监委 字号:[ ]
分享:


新昌,江浙望邑、千年古县,民风淳厚、文风蔚然,历史上清官廉吏资源丰富,他们勤廉为民的事迹彰于一朝、盛名传载千秋,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新时代“天姥清风”品牌建设注入了深厚的清廉因子和元素。笔者在整理方志中的清官廉吏时发现,新昌“清官文化”独具特色、影响深远。

一是清官数量较多。千百年来,新昌历史上出现了宋代石公弼、明代甄完、杨信民、清代陈金等一大批清官廉吏,数量众多。清官廉吏是一个以廉为本的群体,从古至今,百姓敬仰、人们爱戴,在崇敬的称呼上不外乎“清官、好官、青天”这三个。在新昌古代本籍官员中,这三个称呼全部囊括、全面覆盖,既有清官、又有好官,还有青天。按现在的说法,“既、又、还”同步做到还是挺难的,但新昌实现了。这在区(县、市)一级的古代清官中,并不多见。比如“清官”这块,有被明景帝赐为“清官第一”的甄完。本人整理的《方志中的清官》共收录被称为“第一清官”或“清官第一”的共有22位,其中浙江省2位,除了甄完外,还有一个是清代淳安县的徐士讷。因此,甄完很可能是明代浙江省唯一一位被称为“清官第一”的官员。又如“好官”这块:新昌有被晚晴名臣张之洞称为“湖北第一好官”的梁葆仁。本人整理的《方志中的清官》附载了10位被称为“好官”的官员,其中浙江省5位,宋明两代4位,清代1位,也就是说清代的这位就是梁葆仁,且又被称为“第一好官”,这就更为少见了,也就是说清代被称为“第一好官”的,整个浙江省很可能仅梁葆仁一人。再如“青天”这块:据道光乙酉年重修的《新昌何氏宗谱》显示:山东寿光知县何世华,审官司,真青天……曲直立剖,可作包公案……焦心劳思谋民生,召父杜母何多让。百姓把何世华誉为“真青天”,比作“包拯”,与“召父杜母”相称,三誉合一,在全国范围内,少之有少,极其罕见。另外,通过查阅民国《新昌县志》,并作了初步统计,本籍或外籍任官新昌的知县、县丞、主簿、县尉、典史、教谕、训导等职官数为620人,其中列入循吏传和名宦传的官吏数量超过百位,达到101位,占比16.3%,这个比例还是较高的。

《方志中的清官》

二是勤廉内涵深刻。宋代《官箴》言: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清、慎、勤”被称为古代好官清官的官德,也可以说是古代清官所要具备的内涵或标准,这些在新昌的历史清官廉吏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和体现。比如“清”这块:明代新昌人吕童,出任兴化知县,清正严明,除奸剔弊,卒于任内,但囊橐萧然,连应葬之费都没有,靠百姓出资才治棺入殓,足见其清廉。明代新昌知县贾骥,公勤廉谨,外出办案,自带麦饼食充饥,渴了只舀一瓢溪水,也不愿意喝百姓送来的一碗糖茶,每日两餐素粥,清苦节俭,余俸多用于救助贫困,在任九年,去任之日,百姓拥道挽留,哭声动地。比如“慎”这块:南宋新昌知县周,刚正明敏,时有宰相丁大全任用污吏,预令各州县上供,周知县比较厌恶,对上供之事小心谨慎,经过反复权衡、慎重考虑,觉得不能为了趋附权贵而加重黎庶负担,就对天发誓,宁可砍头,也决不在新昌开此列,虽然上面反复催督,但他始终顶住压力,结果其他州县百姓苦不堪言,新昌百姓免遭盘剥、休养生息。比如“勤”这块:明代新昌知县唐夔,百姓告状不设禁、不设卡,允许他们随时随地进入县衙告状诉冤,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作风问题,不怕辛劳,夙兴夜寐,勤勉履职。清代新昌知县刘作在任四载,均平宿弊,勤廉爱民,不辞辛劳,最后积劳成疾,病卒于官,百姓发现他室无长物,唯书籍几箱,丧不能归。人们为了感念这位好县令,就绘肖像思其德、置田产祀其位,足见其勤政清白。

《新昌何氏宗谱》

三是县域廉脉悠长。自古以来,新昌历史上的每一个家族的家风家训中,都蕴含了耕读勤俭、清白自持的廉洁元素和清廉基因。因此,崇文守正,蔚然成风,清廉文化世世相承,清廉文脉延绵悠长,特别是从时间维度上看,无论是本籍在外仕宦者,还是外籍任官新昌者,清官廉吏相继涌现、连绵不断。比如宋代新昌籍的黄度,忠贞耿直、敢于直谏,被称为守正不阿粹然君子,还有清修刚劲的宰相王;元代新昌县尹李拱辰,刚到任就革除各种弊端,对敢于盘剥百姓一粟一米者,以罪处之。又如明代新昌籍的章以善,出任杞县知县,为政清明,关心民为纾解民困,将输赋按照家庭贫富、土地肥瘠等情况分类定额,深得百姓拥护,让杞人不再忧天,从怨声载道变成“廉”声载道。另外还有求炎、吕光洵、吕大川、潘日升、陈孝轲等等。再如清代新昌知县张宏,到任后发现衙舍四壁萧然,觉得非常好,并表示作为官员必须爱惜民力,对百姓要秋毫无犯,对各种陋规、解费,尽数汰革,最后劳瘁致疾。

四是颂廉形式多样。清官好官,赢得百姓敬仰,有的建祠纪念,有的绘像供奉,有的加以美誉,有的诗文颂扬,等等,形式多种多样。新昌县一样,许多清官廉吏留下了好的名声与口碑,垂载方志,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千秋铭记,枚举如下:有绘像立祠的,如宋代知县林安宅,兴修水利,惠及百姓,士民怀之,绘以肖像,立祠曰止水庙以祀之。有美誉“青天”的,如明代知县唐夔、清代知县戴枚,被百姓分别称为“唐青天、戴青天”。有事迹记廉的,如明代知县刘彬,公正廉洁,修龙亭,其妻寄漆助之,属于古代的“廉内助”;又如明代新昌教谕徐宪,刚毅质直,权贵奸滑之徒欲夺学田,并宴请他,他拂衣而出,说学田乃诸生灯火之资,官可去,田不夺。有民谣颂廉的,如元代打击伪钞的县尉袁居敬,深为百姓拥护,民人谣曰:民不聊生法不行,奸贪诈伪日纵横,为官尽学袁巡检,世界何尤不太平;又如明代知县唐夔,百姓谣曰:堂堂一片天、万里镜中悬、照见千人胆、能雪万民冤。有诗文颂廉的,如明代知县曾时,江西丰城人,平反冤狱、勤勉治理,突然卒于任内,很多士人以诗颂扬,其中一个叫李亚卿的文人写了一首诗:送官情淡接官浓,此是民风亦士风,有客残冬扶冷榇,求君当在古人中。其灵柩归家时,百姓哭奠,还有不少人扶灵到其家乡。浙江新昌距江西丰城近1200里路程,单趟步行至少得半个月,但人们不嫌辛劳,千里跋涉,也要送好官回籍,可见百姓对清官是发自内心的敬怀。还有名号赞廉的,如明代两位好知县曹祥、宋贤,廉明方正,百姓并称曹宋;又如清代知县胡世则,宽仁爱民,有小过劝自新,催税科不事鞭,深得民心,卸任归里之日,囊空如洗,百姓赠金,辞多受寡,被人们比之“一钱太守”刘宠。

新昌,廉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县委、县纪委监委紧扣清廉建设高地这一目标,坚持系统思维,积极整合资源,构建县域“廉”盟,着力推动阵地建设品牌化、宣传教育常态化、载体形式多样化、红廉诗旅融合化,串点成线,以点到面,从盆景到风景,风景到风尚,让“天姥清风”吹进寻常百姓家。

 

    作者简介:马善军,男,1982年出生,浙江嵊州人,在杭州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地方文史爱好者。1998年起利用业余时间研究乡土文史,特别是2018年起关注方志中的清官廉吏,先后整理了《方志中的清官廉吏群像》(六卷)、《方志中的清官廉吏选介长卷》(六幅)等一系列作品,无偿捐赠给浙江、云南、广东、江苏、湖南等地的相关公藏单位,助力廉洁文化建设。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