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廉单元建设在行动
诸暨:以文化人倡廉洁

发布日期:2022-01-17 信息来源: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字号:[ ]


  “儿定当,修身立德,清廉自守,戒除奢华绝铺张,勤俭为本永不忘……”近日,在诸暨市姚江镇江藻小学二年级思品课上,师生共同收看了由姚江镇纪委监察办与诸暨市越剧团联合创作的独幕越剧《游园还佛》,以独特形式感悟清廉家风。

  《游园还佛》改编自姚江当地广为流传的一则清廉家风故事。据传,明朝官员钱时之母欲游玩杭州西湖,进士及第不久的钱时为免母亲车马劳顿,便仿照西湖景致,在家乡吴墅村建造“雁宿湖”。建成后,钱时请来母亲游览,钱母游玩时非但不见喜色,反而担心钱时沉迷奢侈、为官不正,便开口训诫,要钱时牢记先祖《钱氏家训》,做到“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钱时幡然醒悟,牢记母亲训言,为官期间始终坚持“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严以驭役、宽以恤民”,后官至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所到之处皆受百姓爱戴。

  钱母训子,体现的是立身处世和持家治业的哲理和智慧。为弘扬优秀家规家训、传承廉洁家风,《游园还佛》将廉文化、孝文化、好家训、好家风等元素融合呈现,主题鲜明、节奏紧凑、欲扬先抑、跌宕起伏,深受村民和周边群众的欢迎。“钱母教子的故事我们从小就知道,但将它搬上越剧舞台还是头一回,老老小小都很喜欢。”吴墅村民钱海春认为,故事有教育意义,形式有感染力,廉洁、孝义的精神就应该代代相传。

  如果说传统家规家训是荡涤吴墅人心灵的“古方”,那么位于村文化礼堂门口的村规民约和“红黑榜”,则是约束和引领吴墅村村民向上向善的“新药”。

  “这就是我孙女!”在村文化礼堂旁休息的王老伯指着红榜上的优秀学子骄傲地说。红榜上,“好婆婆”“好媳妇”、优秀学子,都胸戴大红花,笑得灿烂;节俭办宴、美丽庭院的场景更是图文并茂,吸引着过往村民驻足观看。“现在村民们都有了这样一种共识,上红榜,有面子;上黑榜,太丢人。”吴墅村党总支书记介绍,“村规民约和‘红黑榜’让我们村子变化很大,乡风日渐清朗,黑榜虽在,内容却已经空白很久。” 

  清廉家风的浸润并不局限于文化礼堂内。在吴墅村,家家户户门口挂着的家规家训木质对联,成为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围绕廉、礼、诚、信等传统文化精髓,吴墅村挖掘提炼出一批优秀家规家训,整合后使之对仗工整、朗朗上口。村里还以此为基础,组织开展以“思廉洁、明底线、强信念”为主题的廉洁书法创作活动,邀请书法爱好者们将整理好的家规家训直接书写在展示木板上,赠送给村民悬挂于自家门口。

  “这些道理都是祖辈教的,但以前是口口相传,不注意保留,现在写下来挺好。”村民卢文魁说,邻里经常围坐在一起,讨论各家门口的家规家训,互相督促、时刻自省。

  家规家训传家风,廉戏廉书倡廉洁。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相互激荡融合,让吴墅人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将清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崇文尚德、清廉自律的秉性日渐生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