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本地动态 > 县域传真
嵊州:"红色遗址"忆峥嵘

发布日期:2021-08-25 信息来源: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字号:[ ]
分享:


       嵊州市金庭镇东林村地处四明山中,四面环山、风光秀丽,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绍兴嵊县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嵊(县)新(昌)奉(化)县办事处所在地,红色火种从这里燃起,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剡溪儿女。

1.jpg

  在村中央,始建于清嘉庆六年的东林王氏宗祠,坐北朝南矗立着。岁月中风刀霜剑的侵蚀,令祠堂与周边农房相比略显破旧,但这未曾掩映它灼灼的历史光辉。这里便是嵊新奉县办事处旧址。

2.jpg

       东林王氏宗祠占地面积约600余平方米,由门厅、戏台、正厅、后厅及厢房组成。值得一提的是,宗祠的牛腿尤为精美,牛腿由纵横交错的木构件相叠而成,雕刻各种花纹图案、人物故事、鱼虫花草、飞禽走兽等,排列有致,富有节奏韵律,极富艺术表现力。

3.jpg

  走进祠堂的门厅,看到的便是戏台,戏台初建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歇山顶,龙吻脊,藻井为八角覆斗,彩绘八仙,台前柱狮保存完好,牛腿雕刻倒挂狮子或鹿。抗日流动宣传队曾在此台上演《血债》《放下你的鞭子》等剧。民国34年(1945)春,美国一架飞机被日军击中迫降此地,嵊县军民于此台欢迎美国飞行员托勒特。

4.jpg

  再往前走,步入正厅,映入眼帘的是入党宣誓台,见证着一代代共产党员的故事。1938年春,时任嵊县中心县委书记的王正山,回村发展中共党员3名并建立党支部。尔后,在党支部领导下,成立嵊县乡村抗日救亡协进会东林村分会和抗日宣传队,在正厅举办抗日农民夜校,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活动。1943年秋,浙东新四军第一次到东林村,宿于祠堂,受到了老百姓亲人一样的款待。之后新四军还在祠堂召开军民大会,宣传团结抗日主张。

5.jpg

       “东林村的抗日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共有7位村民参加抗日武装,并成立地下党支部,领导全体村民携手抗日。”步入后厅,我们可以看到墙上布展着当年中共嵊新奉中心县委、嵊新奉办事处领导人民革命的事迹和东林村6位烈士与老党员、老革命及爱国知识分子的事迹,共陈列着照片、图表20余幅。

6.jpg

  在祠堂附近,便是王听涛烈士陵墓。王听涛是东林人,受父亲熏陶,从小立志革命,能诗善文,有音乐才能,有演讲天赋,毕生致力于抗日救亡工作。1941年5月,王听涛奉命去新四军六师工作时,遇日军“清乡”部队搜查,不幸被捕,后遭杀害。

0c75ebeb0b85c380b18cde99ac2cfae1_meitu_2.jpg

  解放后,县委、县政府将东林村定为革命老区,1988年东林祠堂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东林村依托“嵊新奉县办事处旧址”,逐步推出红色旅游、红色培训、红色研学等产业,并筹集资金对嵊新奉县办事处旧址进行修缮。该革命旧址先后被评为嵊州市红色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和绍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8.jpg

  如今,绍兴嵊州市金庭镇东林村已经成为各地党史学习教育的“网红打卡点”,每天来此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广大游客在绿水青山间,不断接受着红色精神洗礼。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