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本地动态 > 县域传真
越城:鉴湖水畔思太守

发布日期:2021-05-25 信息来源: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字号:[ ]
分享:


  绍兴,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闻名海内外的江南水乡。但古代绍兴曾是一个咸潮出没的荒芜之地。我国早期的地理著作《禹贡》在土地划分中,将越地列为“下下”等。改变绍兴的,是鉴湖水利工程。所以南宋诗人王十朋说“杭之有西湖,犹人之有眉目;越之有鉴湖,犹人之有肠胃。”冒死筑鉴湖的太守马臻,被后人称为“鉴湖之父”。绍兴也以自己的方式纪念这位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的父母官。

image001.jpg

马臻雕像

  马臻,字叔荐,汉顺帝永和年间出任会稽郡太守,自幼勤奋好学,喜游名山大川,青年时曾涉足于四川都江堰。见都江堰工程浩大,效益卓著,想到李冰父子的功绩,马臻不禁慨然感叹:“壮哉,大丈夫为官当如此!”

  到会稽后,马臻目睹了水、旱、潮灾害之苦,以及豪门贵族各霸一方、与水争地所引起的民间械斗、百姓遭殃的状况,忧虑万分。他计划兴修和扩建已有的水库堤坝,但此举效果甚微。永和五年(140年),马臻不顾重重阻挠,振臂一呼,毅然发动当地人民在山会平原南部原有堤塘、湖泊的基础上,纳会稽山以南稽北丘陵的三十六源之水,开始筑湖。

image003.jpg

马臻筑湖图

  筑湖,要淹没开发已久、相对北部更加富庶的南部地区的良田、民宅和古墓,地方权贵深受震动。他们开始让说客携带重礼游说马臻,后又玩弄权术,通过各种途径加以阻挠,施加压力。马臻的亲朋好友、忠诚幕僚也深感担忧,劝太守“重举事而乐因循”。但马臻以会稽郡千秋万代的大业为重,摒弃一己得失,义无反顾,力排众议,决意不改。

  经过马臻的不懈努力和会稽人民的艰辛劳作,终于建成了我国东汉时期最大的人工蓄水工程——鉴湖。据今人考证,马臻所筑鉴湖堤坝东起曹娥江,西至浦阳江,全长127里,水域面积号称八百里,其堤坝之长、蓄水面积之大、蓄泄设施之完备,为人叹服。

image005.jpg

鉴湖风光

image007.jpg

鉴湖风光

  马臻主持兴建了鉴湖,建立了绍兴水利史上的卓越功绩,但那些既得利益受到触犯的世族大户、豪门贵族和妒忌之人却恨他入骨。他们网罗编织罪名,利用朝廷的各种关系,不择手段地加以上告诬陷。状纸到了洛阳,朝廷不问青红皂白,很快下达了撤职查办马臻的诏令,将其处以剥皮楦草的极刑。行刑那天,洛阳日月无辉,天空阴沉。马臻面朝山阴,仰首向天大声喊道:“我马臻对朝廷之忠心,对百姓之爱护苍天可鉴。今日魂归大湖,死而无憾!”会稽百姓悲愤不平,暗地冒着生命危险,不惜重金将其遗骸运回会稽,并葬于郡城偏门外的鉴湖之畔。

image009.jpg

马臻墓

  现绍兴市区偏门有马臻墓。据唐代韦瓘《修汉太守马君庙记》载:元和九年(814年)前,墓已建立。墓坐北朝南,前临沃野,仰对亭山。墓前青石牌坊肃立,雕刻有“利济王墓”四个大字,为北宋嘉祐元年(1056年)仁宗所赐封号。石坊中柱正面,有长联一幅:“作牧会稽,八百里堰曲陂深,永固鉴湖保障;奠灵窀穸,十万家春祈秋报,长留汉代衣冠”,深切地表达了后人对马太守的崇仰之情。墓正中横置墓碑一块,上刻有“敕封利济王东汉会稽太守马公之墓”,系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二月,郡守俞卿修墓时所立。墓碑边框浮雕双龙抢珠、卷云海水图案,两侧为狮头方石柱,设盘头纹抱鼓石,中有青石长方祭桌一张。整座古墓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image011.jpg

马太守庙

image013.jpg

马太守庙内看大戏

  墓东侧有马太守庙,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宋代以后屡经修建。现存庙宇为晚清时所建,分前殿、大殿和左右厢,大殿面阔11.62米,进深11.98米,分3间。庙大殿东西两壁,绘有三十二幅彩图,栩栩如生地展现了马臻的治水功绩和民间传说。庙内颇多古碑文,记马臻与修建庙事。宋王十朋有《马太守庙》诗:“会稽疏凿自东都,太守功从禹后无。能使越人怀旧德,至今庙食贺家湖。”庙里面有个戏台,每到农历三月十四马臻生日那一天都会唱大戏,传颂马臻冒死筑鉴湖的历史故事。

image014.jpg

马臻路

image016.jpg

鉴湖前街

173_1176244_a5495ad17cc1e10.jpg

鉴湖水街

  为了让后人永记马臻这位水利为民、服官济世的功臣,绍兴一些地名、路名以马臻或鉴湖命名。从鉴湖前街向北至霞西路,这条南北向的道路被命名为“马臻路”。临古鉴湖堤岸,南接兰亭路、北至快阁路的街道叫作“鉴湖前街”,对岸为“鉴湖水街”。

image018.jpg

 马臻纪念馆

  2015年,绍兴又在海山村鉴湖边上建成一座反映绍兴水利建设的专题类博物馆——马臻纪念馆。馆内设有“稽山鉴水”“大禹治水”“马臻和鉴湖”“五水共治”等四个展示区,是绍兴缅怀马臻治理鉴湖丰功伟绩,展示治水文化的重要窗口。

  “禹迹茫茫千载后,疏凿功归马太守!”大禹治水千年后,马臻太守组织百姓筑成了200余平方公里面积的鉴湖,将绍虞平原连成了一体,造就了纵横交错的水网格局,托起了一座举世无双的水中城市。从此以后,绍兴成为了风调雨顺的鱼米之乡,并且是一直影响到现在。马太守是老百姓的一种希望,一种期待;也是官吏们的一种榜样,一面镜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