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嵊州市鹿山小学百余名学生和家长代表走进嵊州沙园抗战纪念馆,在馆内开展了一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抗战精神”的红色主题活动。孩子们穿上军装,背起步枪,沉浸式感受嵊州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精神,切实增强自身修养。

嵊州市鹿山小学学生参观嵊州沙园抗战纪念馆
嵊州沙园抗战纪念馆位于嵊州市剡湖街道沙园村。据该村老党员介绍,1942年,抗日战争正值最艰难的岁月,浙东各地相继沦陷。嵊东一带党领导的嵊新抗日武装部队,在斗争中遭到严重挫折,丁友灿等12名党员突出重围后,遭遇围追堵截。情急之中,在党员竹明山的引领下,12人紧急寻求画图乡(今沙园村附近)乡长张仲愚的帮助。张仲愚了解情况后,果断将这些同志安排到沙园村作新小学隐蔽,伺机发展。 在抗战将士影响下,沙园人民的革命斗志被点燃,一支由中共嵊新县委牵头组建的“画图乡联乡总队第三分队”随即成立,成为后期抗日武装“岩头部队”的基础,并为“石璜缴枪”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而“第三分队”的成立地——沙园村也由此成了嵊县抗战的重要点位。 
嵊州沙园抗战纪念馆外观 光阴荏苒,革命的炮火声早已远去,但“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沙园”精神却被永远地传承了下来,成了沙园百姓建设家园的力量。2018年,该村在属地街道和相关部门支持下,陆续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将作新小学旧址改建为嵊州沙园抗战纪念馆,纪念革命先烈英勇战斗、保家卫国的悲壮经历。 
嵊州沙园抗战纪念馆修缮现场 整个纪念馆坐北朝南,上下共两层,共陈列抗战图片百余幅,实物30余件。一图一文,一物一景,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沙园人民军民互助的革命故事,成为沙园后人的精神家园。 
书法作品:清风气正廉洁奉公 跨过上悬“清风气正廉洁奉公”书法作品的大门,就正式进入了纪念馆一楼。展馆一楼主要介绍了曾参加过革命斗争的沙园英雄们,而曾经的乡长张仲愚就是其中一员。 
沙园革命英雄 张仲愚自协助武装部队转移后,就被戴上了“养共祸国”的帽子。后来,他又多次给予抗日武装部队物资、弹药、医疗等帮助,使自己彻底成了敌人的眼中钉。1947年,张仲愚被捕,在狱中,他虽受尽折磨,但始终坚定信念,没有供认出党一丝一毫的线索。“每当我们有困难的时候,就同他去商量,他总是尽力帮助。”党组织这样评价张仲愚。 沿着东侧楼梯向上,二楼墙壁四周展柜内陈列的抗战老物件格外惹人眼球,尤其是那一个个带血的勋章,讲述着一个个不屈灵魂的故事。“这枚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是我们的镇馆之宝,是专门颁发给建国前曾参加过革命的老战士的。”嵊州沙园抗战纪念馆负责人介绍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据悉,这枚勋章的主人叫张端三,是沙园村仍健在的老革命之一。17岁时,受到村内抗日氛围影响,张端三毅然加入“三五支队”,成为一名光荣的新四军战士,多次参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战斗。“小的时候,父亲常带着地下党人来我家秘密开会,革命的火苗从那时起就在我心里熊熊燃烧,直到现在我也不曾忘记。”张端三说,听闻沙园要建一个纪念馆,自己想也没想就把这个章捐了出来。 
党员干部参观嵊州沙园抗战纪念馆 在那段战火连天、危机重重的日子里,沙园百姓挑着一个个箩筐,躲过一个个检查岗哨,送来物资弹药,为抗战将士建起群众防线。而今,这个革命老村持续激荡壮阔的红色文化,以村内抗战纪念馆为依托,结合家规家训、民俗文化等,打造多个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活动,让“红色古村”的名片愈来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