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本地动态 > 县域传真
诸暨:【担当奉献在一线】天职神圣,无怨无悔

发布日期:2020-02-26 信息来源:市纪委 字号:[ ]
分享:


 当仁不让接下战书,义无反顾冲锋陷阵。这二十余个日日夜夜,奋战在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干部职工,坚守着这份职业的使命与担当,用点点烛火汇聚起炽热光芒,为我们照亮前方。

 我们干的就是这行

 陈林,是诸暨唯一一家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诸暨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的医生。三周前,经自愿报名和严格选拔,陈林作为诸暨抗击新冠肺炎突击队的队长,带领他的队员们率先进入负压隔离病房,对确诊患者进行观察、治疗和心理辅导。

 “我们都是党员,也最适合当突击队员,很荣幸我被选上了。”陈林语气平淡却坚定。由于进入隔离病房需要穿戴全套防护设备,为减少消耗,避免穿脱衣物可能引起的污染,陈林和同事们尽量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这样一坚持就是6、7个小时,“骆驼体质”成了他们自我调侃的最新话题。当交班脱下防护时,除了汗湿的衣背,还有口罩、护目镜留在脸上的深深压痕,旁人看了心疼,他们却说:“我们干的就是这行!”

 是啊,职责所在,使命必达。穿上防护服,他们是冲锋陷阵的生命卫士,坚强忘我、所向披靡。但脱下战袍,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温暖柔软、心有牵挂。在谈及家人的反应时,陈林的眼中闪过一丝温柔,“毕竟是近距离接触患者,家里母亲很担心,不断叮嘱我要做好防护,我理解她的心情,就像她也理解我一样。”

 不要过来,离我远点!

 胡燕,是诸暨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的护士长。在确认科室要接收新冠肺炎观察对象后,作为党员的她第一时间冲了上去。“最忙的时候一天工作21个小时,也不知道哪里来的精神头,竟也不觉得累。”

 每天,胡燕的工作有很多,为病区里的观察对象采集检测样本、输液、健康宣教以及设备的检测和消毒等等,一天光手部消毒就要做几百次,这些日子下来,她的手早已干裂,布满红血丝。不少观察对象都有心理负担,在接受检测的时候,医护人员要先花很长时间给他们做心理疏导。病人的负面情绪和不理解,有时候也让胡燕觉得心里憋闷,但是想一想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再想一想默默支持自己的家人,又转身投入与观察对象的耐心交流中。

 自1月中旬以来,胡燕只回过两趟家。年三十晚上吃了半小时的饭就又赶回医院,第二次则是回去拿行李,“当时小儿子跑过来要妈妈抱,我说别靠近,离妈妈远一点。”胡燕说着说着就有点哽咽,转过头悄悄抹了下眼泪。

 消杀器再重,也没有防疫责任重!

 消毒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还有一群人身穿防护服、肩背消毒桶,出现在每一个疫情“禁区”,他们就是来自疾控中心负责病毒消杀工作的队员们。

 赵月君,是诸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科的一员。自疫情发生以来,闷热的防护服成了他形影不离的战袍,沉重的消毒器则是他冲锋陷阵的戈矛,而累计喷洒消毒液1500多斤、消杀面积10000余平方、单次最长消杀连续6个多小时,则是这位战士对疫情最直接的回应。

 自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赵月君24小时待命,每出现一例实验室初筛阳性的病例,他都第一时间出发前往疫点进行终末消毒处理。2月5日晚8点,刚刚完成2个疫点消杀任务回到办公室的他,又接到需要对集中隔离点进行终末消毒的任务,匆匆挂断正向家人报平安的电话,转身又奔赴新的战场。病例疫点、集中隔离点、街道社区等,所有可能被病人污染的、别人避之犹恐不及的地方,都是他的逆行目的地。

 消杀需要连续作战,工作强度非常大,超过50斤的消毒喷洒器械背在身上,一背就是几个钟头,含氯的消毒剂还会对呼吸道和眼结膜造成刺激,如此辛劳,他从没喊过一声累,道过一句苦。“消杀器再重,也没有防疫责任重。”赵月君笑着对关切他的同事这样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