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头条
任泽民: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发布日期:2014-03-26 信息来源:市纪委(监察局) 字号:[ ]
分享:


    八年来,浙江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抓住主题活动这个载体,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源头,抓住为民服务这个根本,持续深化作风建设。

    回顾这几年作风建设之路,我们开展的每一个活动实质上都是为解决发展难题、缓解社会矛盾、服务人民群众,同时让中央精神更加有效地在浙江落地。

    我们将切实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到正在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各个环节的工作。

 

    2013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达37568.5亿元,比上年增长8.2%;人均生产总值达68462元,比上年增长7.9%。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有着良好作风的强力支撑。

    浙江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一年一主题,一年一载体,不断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机关作风效能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浙江的实践积累了哪些经验,提供了哪些借鉴?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任泽民。

 

   

    作风建设有传承 领导重视是关键

 

 

    记者:任书记好!据我们了解,浙江在作风建设上有着良好传承,已连续多年发力,打下了扎实基础。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好吗?

 

    任泽民:近年来,在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历届浙江省委高度重视作风建设。2007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切实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地抓紧抓好,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是年,浙江第一个“作风建设年”活动启动。此后,历届省委一以贯之,一年一个主题,使作风建设持续深化。

    赵洪祝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后,在听取“作风建设年”活动情况汇报时指出,作风建设要为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服务。在当前形势下,要通过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求真务实,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013年以来,新任省委书记夏宝龙坚持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到基层调研,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了好头。

    八年来,浙江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抓住主题活动这个载体,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源头,抓住为民服务这个根本,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本省实际的作风建设路子。

 

    记者: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浙江在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深化作风建设上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任泽民: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浙江省委迅速采取有力措施把中央精神落实到行动上。省委下发《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的办法》,并提出“六个严禁”的要求。去年3月干部调整期间,省委提出严禁迎来送往等干部任职履新“四项要求”。中秋、国庆以及元旦、春节期间,省委、省纪委都出台了相关纪律要求。

    省委专门研究部署机关勤俭节约工作,提出切实抓好办公用品和能源节约等6个方面具体措施。省委常委带头,全省近60万党政机关在职干部职工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层以上领导人员全部递交会员卡“零持有”报告。省委带头开展整治文山会海、规范公务行为、促进提能增效、规范领导干部待遇、严控“三公”支出、提振干部精气神等“六项集中行动”。省委书记夏宝龙、省长李强带头做到国内公务接待不饮酒,带头严格执行办公用房规定,并继续使用任副省级领导时的车辆。

    2013年,浙江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数量同比下降18.6%;制发文件种类同比下降20.5%;制发简报种类同比下降60.6%。财政预算拨款“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4.9%,其中公务接待费同比下降24.7%,67家省级部门公开“三公”经费使用情况。

 

    记者:其中您最满意的是哪一块工作?

 

    任泽民:“酒局”、“牌局”容易助长干部奢靡、慵懒之风,群众深恶痛绝。去年以来,我们狠抓这“两局”问题,这方面的工作确确实实取得了令人比较满意的成效。

    省委成立正风肃纪小组,把狠刹“酒局”、“牌局”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整饬工作纪律,规范公务行为。省纪委、监察厅下发通知,要求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在切实解决“酒局”、“牌局”问题中,必须做到“七个一律”。与此同时,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正风肃纪小组认真履职、铁面执纪,严肃查处了一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并对其中的典型问题进行了通报曝光,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解决发展难题 服务人民群众

  

 

    记者:作风建设过程中是否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民营经济活跃,是否对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任泽民: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先发之地,浙江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利益格局多元化、家庭从业行为多元化。尤其在温州、台州等地区,民营经济的影响更加广泛,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配偶、子女、近亲属经商办企业或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一家两制”现象屡见不鲜。从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件来看,不少领导干部都栽在“熟人”关系上,当讲关系、重人情侵入行政领域,协作共赢便被异化扭曲成了结党营私、权钱交易。

    浙江一直把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深入调研、借鉴国内外有效做法和理念基础上,2010年,制定颁发了《浙江省党员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暂行办法》,探索把亲情关系与公共权力隔离开来的有效措施和办法;尝试通过体制性改革,切实阻断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渠道,使公共权力与私人利益相分离,从而达到有效预防腐败的目的。 

    另一方面,我们坚持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纵向撬动政府职能转变,横向撬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落实简政放权,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记者:深化作风建设为民营经济带来了哪些利好?

 

    任泽民:回顾这几年作风建设之路,我们开展的每一个活动实质上都是为解决发展难题、缓解社会矛盾、服务人民群众,同时让中央精神更加有效地在浙江落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小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困难和挑战。浙江省委审时度势,启动了“企业服务年”活动。各地各单位通过送政策、推项目、提效能、解难题、减负担等活动,大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成功地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2009年,受金融风暴影响的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遭遇多重压力。省委及时把作风建设的着力点调整到组织开展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基层、让人民满意的“三服务一满意”活动,以及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降低公务支出、降低行政成本的“两提高两降低”上。全省各级采取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严控行政开支、减少会议和公车使用等措施,将节约的资金转移到帮扶企业发展上。

    近年来,我们还在推进政务公开的基础上,大力开展“阳光工程”建设,探索制定“权力清单”,最大限度地服务和保障企业发展。

 

 

    贵在持之以恒 难在持之以恒

 

 

    记者:在防止作风建设“一阵风”、“走过场”方面,浙江有何创新举措?

 

    任泽民:转变作风,贵在持之以恒,也难在持之以恒。浙江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在注重治标的同时,也注意从源头上把作风建设成果固化下来,推动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建设。

    浙江省委在坚持每年听汇报、作部署的同时,把作风建设作为落实党委履行主体责任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使作风建设有了明确的制度保障,成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深化。每位省委常委都“领衔”建立作风长效机制,确保每年都有一批规范干部作风的规章制度出台。各地各单位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完善工作机制统一起来,把基层涌现出来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转化为制度成果,不断完善长效机制,切实做到不“变软”、不“变松”、不“变通”、不走过场。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三严三实”要求。围绕新要求新部署,浙江下一步棋怎么走?

 

    任泽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的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准则,是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再启程、再出发,彰显了我们党一鼓作气抓作风、驰而不息改作风的坚定决心和恒心。

    我们将切实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到正在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聚焦查纠“四风”问题,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强化措施,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各个环节的工作。同时,抓好第一批活动的后续和收尾工作,组织开展“回头看”,抓好整改落实。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将坚持把作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按照从大局着眼、小处入手,抓住重点、整合载体的思路,继续做到一年一个主题、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层层推进,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